颠覆搜索的不是第二个搜索框,颠覆微信的,也不是第二个微信。
作者:马钺 王雪琦
来源:中国企业家杂志
原标题:《周鸿祎:360也是国家队 | 独家专访》
近日,360董事长周鸿祎接受了《中国企业家》(CE)记者的独家专访,畅谈股价起落、IoT浪潮、公司定位、人才战略,以及创业以来至为刻骨铭心的错误与错过。以下为访谈节选。
“跟国家利益保持一致”
CE:姚劲波说,一个创业者如果不经历一次经济周期,可能他的思维方式就不会特别全面。今天过来采访你之前,我查了一下360的股价,现在市值是1500多亿人民币,最高的时候,市值可能有4400多亿。
周鸿祎:我觉得所谓最高点,不用去理会。因为我们刚退市回来,可能99%的股票都被锁定了,都不能流通,只有很少的一点股票在流通,所以有的人可能通过炒作就把股票炒得很高。我觉得,作为一个企业家,应该心知肚明,那都是比较虚幻的数字而已,并不代表公司真正的价值,公司还是要回到正常的估值,我们要用平常心做事。
CE:你觉得下一波浪潮是什么?
周鸿祎:我自己感觉,有一个大的机会,他们有人叫互联网的下半场,或者马化腾说叫产业互联网,我可能比较认同马化腾这个观点,实际上就是上半场互联网基本都在做To C的应用,通过互联网改变每个人的生活;但是到了下半场以后,我觉得现在有几个关键词,这几个机会就比较成熟了,我起个名字叫IMABCD。
CE:怎么说?
周鸿祎:I就是IoT,就是物联网;M是移动通信;A是AI;B是Blockchain,区块链技术;C是Cloud;D是Big Data,大数据。这些技术,我觉得都需要具体的应用场景,而很多传统产业,恰恰可以利用这些技术,实现转型和升级,我理解这是产业互联网的主流。
CE:你曾多次提及“大安全”概念,而这其中也包括国家安全。目前国家级战略会交给民营公司做吗?
周鸿祎:会。360回归以后,解决了身份问题。我们原来是美国上市公司,大部分股东都是美国投资人;退市以后,现在变成一家纯内资的民营公司。解决身份问题以后,我们现在跟国家有很多合作,像现在国家大概70%的部委、80%的银行,还有很多大的国企的安全都是360来维护的;国家所有的重大的外事政治活动,十九大、金砖会议、一带一路峰会这些活动的网上安保,都是360来承担的。
我们给国家和部委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当然还是收费的,但做一些网上安全活动现在是免费的。事实上,在这个领域,360已经是全球最大,更是中国最大,而且真正的网络安全大数据和技术都掌握在360手里,所以这也是国家比较倚重的。我们虽然是民企,但事实上已经在为国家做很多事情,也在跟国家的利益保持一致。
我们觉得,我们也应该是国家队之一。其实道理是一样的。总书记讲话也讲了,企业家也是自己人。未来对民营企业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支持。
CE:我发现,和国内其他互联网企业家相比,你在自己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应该是最高的。
周鸿祎:差不多10来个点。因为有很多投资人、投我们的基金,他是把他的投票权都赋予给我了。因为中国没有AB股的机制,他们很担心我的股份少了,是不是来个大股东把我踢出去了,影响公司的稳定,所以他们很多人把投票权赋予给了我,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名义的股票,只有10来个点。大概在我们退市的时候,股东为了奖励我们,奖励了我9个点,凑到了20个点,但是我又捐出来10个点,将来作为期权池,奖励团队和员工。
360在行业里有个口碑,跟你说的恰恰相反,我们分给团队、分给这些合伙人、分给高管、分给员工的股份比例在全部互联网公司里是最高的。
从金刚怒目到慈眉善目
CE:360回归上市后,有媒体报道称,有些高管出走了,你怎么看这个现象?
周鸿祎:这个不叫出走。有些高管是退休了,有些高管被我们换了,还有些高管,公司支持他们去创业,几种情况,不一样。原来我也不太理解,就是说阿里巴巴上市之后也换了一批高管。我们觉得,经过10年的打拼,一个是有很多高管也实现了财务自由,可能不像原来那么饥饿了,但是你公司要二次创业,首先要保持初心,饥饿的年轻人和不饥饿的中年人还是不太一样的,所以我们也有不少高管选择了移民,可能追求家庭的生活;另外,在公司往前走的过程中,我们深感到高管年龄太大也不行。
CE:对年龄太大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?就是说,40岁算是年纪大吗?
周鸿祎:我觉得过了40岁,中国有很多人,他的思维就比较停滞了,特别是如果再做过一些成功的事,可能有的人就更加地志得意满,可能经验主义就会占主流,但是实际上,今天互联网变化很快,连马云、马化腾都战战兢兢的,都不断地学习,这个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,因为人要不断地进化。但是,不是所有的人到了40岁、50岁还能继续进化、持续学习。
作为互联网公司,360是为互联网用户服务的,但是你想,今天互联网主流用户是20岁的人,而管理层实际上早就超过40岁了,大概也不懂什么叫二次元,比如说,你做市场宣传,今天正当红的网红、年轻人喜欢的偶像是谁?我们一说是刘德华,他们一听就会笑。可能刘德华对年轻人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,但是可能在我们心目中,刘德华还是当红明星。这就是代差。所以我觉得,企业往前走,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甚至有一天,可能我都应该退下来。
CE:作为智能硬件里面最重要的手机,360手机的发展情况你满意吗?有什么规划吗?
周鸿祎:我觉得360手机这几年等于在第二梯队里边,一年几百万台的销量,还有固定的用户群,但是手机这个最好的黄金时机确实过去了。现在小米、华为确实很强,所以我觉得可能手机未来不会是360的重点。IoT代表了未来。手机在无线互联网时代是王者,但人们很快将进入到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时代,物联网世界是更大的。所以我觉得应该往前看,永远要站在现在看未来在哪里,同时站在未来看现在。这样你就会知道,今天应该在IoT、在万物互联方向去做投入。我觉得未来我们的重点方向肯定不是在手机上。
CE:之前网上有篇文章叫《人民想念周鸿祎》,为此你还在个人公号上写了一封信《致想念我的人民》作为回应。感觉这几年你很少再参与到现在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恶战了,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?
周鸿祎:这几年360做大了以后,确实已经得到了用户的认可,慢慢跟友商的关系也都改善了,我们也就更多地把注意力、把心思集中到了为用户提供服务上。
同时我们也发现,360,一个做安全的厂商,未来我们有这么多的黑科技,我们将来要保卫国家,我们要保护社会稳定,我们要给城市提供安全服务,而作为一个安全大师,你还应该稳重一些。如果不是慈眉善目,而是特别冲动,大家可能就觉得你不太像一个安全的守卫者。
CE:这是一个人设还是因为岁月的磨砺?
周鸿祎:我觉得可能跟时间有关系。没有刻意地这么做,因为也经历了很多事,可能再看的时候就会看得比较淡。原来包括跟一些公司有过口水战,但是当事情过去很多年再看,所有的恩怨都淡了很多,你最后会发现,没有哪家企业是靠天天骂人做起来的。罗永浩原来还砸冰箱呢,但是当你做产品的时候,那你还是要更多地倾听用户的声音。人们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,越来越知道自己的不知道,可能会更加谦虚一些。
痛失今日头条机会
CE:过去这么多年,360有哪一次没有抓住或者说没能深刻掌握的机会,让你觉得比较遗憾的?
周鸿祎:说起来,我觉得没有抓住的机会挺多的。360的一个优点是比较敏锐,很多机会都看到了,甚至比别人更早地发现了,但是可能没有抓到。这里面有三个原因:第一个,有时候太贪心,什么机会都想抓,那必然资源和精力是不够的。不是有个故事嘛,将军在上京城的路上,看到兔子就抓,往东边追,西边又出来一只。看到兔子就抓这个思路,肯定是有问题的。
第二个,有些机会没抓到,我觉得是管理上用人不当。一个企业、一个机构能不能抓到机会,跟你的资源是有关系的。及时看到了机会,你不能什么事都自己干;但是你没有合适的人或用错了人,可能你本来该抓到的机会,反而没抓到。
第三种情况,对机会的选择、价值观。比如说,有些机会在刚开始看起来不像机会,我可能有时候靠直觉看到这个机会,但是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挣不到钱,这个东西未必有前途,或者这个东西很简陋。实际上,我们看真正的颠覆式创新,很多机会刚出来时都不是敲锣打鼓的。一个机会一出来,BAT都觉得是机会,这种机会往往不是创业者的机会。
说起来,如果举一个例子,今日头条这个机会,最早是我们提出来的。在360创业的时候,我们能融到几千万美金,就提了一个概念,要做新一代的搜索,一种不用搜索的搜索,就是推荐。有的时候很多新东西都不知道,我连关键词都不知道怎么搜呢,是你推荐给我让我知道这两年出了什么事情,这个理念是我们最早提出来的,但是我们并没有坚持,后来转去做安全了。
做安全也没问题,后来出来了今日头条。其实今日头条刚出来时,一看就知道跟我们的想法非常吻合。当时我们内部发生了争论,做这件事还是做搜索?当时我们手里也有浏览器。当时内部的讨论还是做搜索。
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:做搜索其实是去做一个已有的市场,做已有的市场看得见摸得着,百度的收入在那;但是问题是,我反复讲过那句话,大家没有真正地理解,我说,颠覆搜索的不是第二个搜索框,颠覆微信的,也不是第二个微信。这个逻辑、这个道理大家都同意,但是真正在决策的时候,你有时候还是忍不住去做一个东西,被证明成功了的会有很大的诱惑。
刚开始时内部就有人争论说,看新闻这事怎么会有钱呢?反过来我也在想,为什么很多人错过了360这个机会?因为360刚开始做查杀流氓软件业务的时候,可能别人也觉得看不上,也觉得没有价值、没有机会;到360做杀毒的时候,大家就觉得不可思议了,没想到360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路径做出来了。
回过头来看,当我们成功了以后,我们就会用一种成功者的思路看、评估。就像你刚才问我怎么看手机,今天你看手机很大,就像当年的搜索,因为这个市场已经被证明了,但是这个被证明的市场是不是有你的机会?IoT都还看不清楚,这里面一定会有一些机会,但是这些机会,如果你今天不抓,等到5天以后IoT起来了,你再拍大腿说怎么我会错过这个机会,那就没意思了。
我觉得我们当时错过了今日头条这个机会;百度也一样,可能也错过了这个机会;搜狗我认为也错过了这个机会。其实理论上讲,做搜索的人最应该来做今日头条这种推荐的东西,而不应该是张一鸣。张一鸣也是做了很多不同的应用,最后才探索出来这个方向。我觉得张一鸣做得还是很好的,我们还是替他感到高兴。他通过另外一种方式颠覆了百度,百度忙活了半天,老以为我们搜索是竞争对手,没想到真正颠覆百度的是今日头条。
反过来也一样,比如京东和天猫在竞争,天猫和京东的模式很类似,大家就觉得电商没有做头了。其实并不是下一个某某商城,反而是一个拼多多,跟他们不一样的,跑出来了。
通过这个例子,我想讲的是,当你是个创业者的时候,有的时候你反而会想到,你也做不了太大的事情,你也不敢去竞争,没有足够的资源,你会选择一些属于侧翼战、偏门的地方,没准反而让你找对了地方;而大公司都要考虑营收规模、市场规模、利润规模,比如往往会盯着已有的市场,反而会错过这种机会。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“商业人物”立场
*头图购自视觉中国